•  
  • “阿拉善盟航空嘉年华”首场旅游推介会在呼和浩特举行
  • 2018第二届环燕羽山国际越野挑战赛在延庆柳沟举办
  • 第十四届中国·墨江北回归线国际双胞胎节系列活动精彩纷呈
  • “中国·敦化2018金达莱采风节”在金达莱花谷开幕
直播旅游网:婺源:发展全域旅游 建设最美乡村
来源:直播旅游网 | 作者:pmo07de44 | 发布时间 :2019-03-18 | 3721 次浏览 | 分享到:
     (直播旅游网 2019年3月18日 王秀丽报道)婺源,因生态环境优美,文化底蕴深厚,被誉为“中国最美的乡村”。婺源旅游起步于2001年,多年来始终朝着全域旅游的发展方向,围绕“十全十美”目标,高起点规划、高标准打造,实现了旅游业态、城乡环境、游客体验、群众受益和品牌形象全面提升。婺源全域2967平方公里作为一个整体被评为国家3A级景区,县域内有5A级景区1个,4A级景区12个,4A级以上景区数量居全国县级之最,从一个“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偏远山区发展成为“天下谁人不识君”的全国知名旅游胜地。先后获得首批中国旅游强县、国家乡村旅游度假实验区、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县、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中国优秀国际乡村旅游目的地等30余张国家级旅游名片。


一、全域规划、全域统筹,实现业态“多样美、品质美”
    始终坚持把全县作为一个大景区来谋划、建设和管理,在“多规合一”的框架下,聘请国内顶尖设计院编制了《全域旅游发展专项规划》。坚持规划引领,统筹城乡开发,逐步实现步步皆景、四季宜游的旅游新格局。
1.新老景区提档升级。核心景区尤其是5A级景区是全域旅游的战略增长极。婺源县立足生态文化优势,坚持以品牌创建助推景区提质增效,对东、西、北三条精品旅游线路上20多个景区进行改造提升,精品景区数量位居全国前列。
2.城乡建设品位升级。对照“精细优美”的标准,让每一项建设都符合最美乡村的品位。白天乡村游,晚上古城游。
3.关联产业转型升级。旅游是一业兴百业旺的朝阳产业,也是婺源长期以来坚持的第一产业和核心产业。围绕“吃、住、行、游、购、娱”,旅游配套服务不断完善,不断提升旅游接待能力。  


二、全力保护、全力整治,实现城乡“生态美、人文美”
    生态与文化的珠联璧合是婺源乡村旅游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为呵护好宝贵的旅游资源,婺源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抓好文化生态保护。
1.保护好生态。在全国率先成立193个自然保护小区,并对全县163万亩天然阔叶林实施长期禁伐,提升森林蓄积量,全县森林覆盖率高达82.6%。全面落实“河长制”,收回山塘水库承包经营权并禁止化肥养鱼,严厉打击毒鱼、电鱼、炸鱼,全县主要河流水质常年保持在一级水。
2.传承好文化。坚持将“徽派进行到底”,从2001年起,先后启动三轮徽改,累计投资3亿多元,改造非徽派建筑1万余幢,并要求全县所有新建建筑保持徽派特色,基本实现了全县建筑风格统一、风貌协调,打造了“徽派建筑大观园”。
3.整治好环境。按照全域3A景区的标准,深入开展农村面源污染防治和城乡环境“双十整治”提升工程,突出抓好农村垃圾和生活污水处理,对违法建设违法用地、广告标牌及牛皮癣、蓝皮棚等问题进行集中整治,全面提升中国最美乡村的品质内涵。  


三、全程管控、全程服务,实现游客“体验美、回味美”
    多年来,婺源始终以游客体验为中心,持之以恒抓好交通建设、市场监管、服务提升等工作,让游客在最美乡村玩得舒心、玩得省心、玩得放心,景区满意度位于全国前列。
1.交通便捷化。坚持加大投入抓好基础设施建设,京福高铁穿境而过,九景衢铁路于2017年12月建成通车,两条铁路十字交汇婺源正成为通达四方的重要枢纽。景区公路全线贯通,乡村公路建设全面向自然村延伸,县内“半小时通达圈”基本形成。
2.市场规范化。创新旅游管理机制,在全国率先成立了“旅游110”,整合了19个涉旅单位职能,联合18个乡镇150余个涉旅村庄,构建了县乡村三级联动机制,重拳整治旅游市场乱象。     
3.服务精细化。强力推进厕所革命,把旅游公厕作为旅游产品来打造,大力扭转景区内外厕所“两重天”格局,完成旅游公厕100多座,2017年完成28座。加快推进智慧旅游,完成了景区沿线、景区游览线路等区域的三维实景拍摄工作,实现了城区、景区和重要公共场所WIFI全覆盖;依托智慧婺源大数据平台,积极打造“一站式”网络终端,为游客提供更便捷的智能服务和更广泛的信息共享,努力实现“一部手机游婺源”“一部手机管旅游”。
4.党建特色化。首创景村党建特色品牌,按照“党建+全域旅游”的理念,不断深化拓展景区党建新内涵,打造“景村”党建工作品牌。


四、全民共建、全民共享,实现群众“生产美、生活美”
    始终把旅游作为推动农民增收、助力精准扶贫、促进农村繁荣的重要产业,带领更多群众参与旅游发展,共享旅游红利。
1.旅游富民向更大范围拓展。积极引导广大农民群众抢抓旅游发展带来的机遇,通过资源分红、景区务工、自主创业等多种方式,在家门口找到了工作岗位,拓宽了增收致富的新路子。
2.脱贫攻坚向更深层次推进。以旅游产业为抓手,全力实施精准扶贫工程,通过对贫困村庄的保护性开发,打造一系列特色旅游产品,吸引外部旅游消费市场,进而带动当地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篁岭景区通过“整体搬迁、精准返迁、产业融动”三部曲,仅用3年时间,就让篁岭村从濒临消亡的贫困村一跃成为全国知名小康示范村,当地群众人均收入也从旅游开发前的3500元提至近3万元,最多的家庭一年旅游相关收入近30万元。
3.集体经济向更宽领域发展。依托旅游资源发展乡村旅游,吸引社会资本投入旅游开发,以旅游分成或收取旅游资源使用费壮大村集体经济,越来越多的村庄既有美丽村容村貌的“面子”,又有为民办事、带民致富的“里子”。
4.生活品质向更高标准提升。通过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城乡交通显著改善,生态环境不断优化,各项基础设施投入进一步加大,农村文明与城市文明的协调发展,为婺源淳朴的乡风民风注入全新内涵,城乡居民因旅游而全面受益。


五、全面营销、全面推广,实现品牌“印象美、口碑美”
    坚持“内练气质、外树形象”的方针,坚持不懈地优化品牌内涵,不断提升品牌层次,注重品牌推介,全面提升“中国最美的乡村”品牌影响力和吸引力。
1.打响一个国际品牌。十年来,婺源始终坚持一张品牌打天下,将所有景区统筹于“中国最美乡村--婺源”这一整体品牌下,一体营销、合作推介,有效增强了品牌影响力,创造了不可替代的知名度、美誉度、向往度,成功地吸引了大量游客。
2.唱响一台文化大戏。坚持“文化搭台,旅游唱戏”,精心筹备了中国乡村文化旅游节、中国徽州菜婺源蒸功夫菜肴烹饪大赛、皇菊茶文化节、国际茶文化节、朱子文化节、最美乡村过大年等一系列富有婺源特色的主题活动,吸引了央视秋季音乐会等一大批高端电视影视节目来婺源取景拍摄,婺源的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3.开拓一片新兴市场。一方面,主动“走出去”,积极到高铁沿线大城市和国内外主要客源地进行宣传推介,不断开拓区域市场;另一方面,把媒体“请进来”,借助央视、凤凰卫视等境内外高端媒体,以及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在国内外对婺源进行立体营销推广,在全国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婺源热”。
下一步,婺源县将按照规划引领、多规合一的理念,坚持全域策划、全景打造,突出抓好以“景、城、镇、村、人、山、水、田、林、路”为内容的十大提升工程,努力把婺源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每一条公路和河流,每一座城镇和村落都打造成景观景点,做到全域是景区、处处是景观、村村是景点,推动形成全空间、全产业、全时间、全过程的旅游发展模式,奋力打造全域旅游“婺源样板”。
一是全力实施“景区”提升工程。二是全力实施“城区”提升工程。三是全力实施“集镇”提升工程。四是全力实施“乡村”提升工程。五是全力实施“人文”提升工程。六是全力实施“青山”提升工程。七是全力实施“秀水”提升工程。八是全力实施“树木”提升工程。九是全力实施“田园”提升工程。十是全力实施“道路”提升工程。











实习编辑:红樱
校审:张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