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张掖:璀璨“夜经济”点亮城市新生活
  • 云千重,山千重——置身祁连千重浪漫中
  • 中国色彩——遇见·多彩阿拉善
  • 在库车 一年四季都能游玩的线路推荐!
鄂托克前旗坚持“四融合” 为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赋能
来源:鄂托克前旗文化和旅游局 | 作者:pmo07de44 | 发布时间 :2024-12-18 | 470 次浏览 | 分享到:

  今年以来,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鄂托克前旗以“四区建设”为抓手,贯彻落实好自治区“五大任务”和市“三个四”工作任务,全速推进重点文旅项目建设,全面加强文旅产业补链、延链、强链工程,全面加快重点文旅项目建设,着力推进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融合政策规划,激发产业发展新动能。编制印发《鄂托克前旗推动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扶持奖励办法》,带动引领惠民文旅消费、新兴业态发展、行业品牌选树和文旅人才培育。筹划“跟着村排去旅行”系列主题活动,积极探索“文旅体”融合发展新路径,培育文旅体育消费新场景。打造红色旅游、乡村旅游、城市旅游、生态旅游、工业旅游5条精品线路,推动赛事、旅游良性互动。巧借赛事热度,将那达慕、物资交流会等传统活动融入“村排”元素、体现“村排”主题,推动文、旅、体、商融合发展;草原村排活动开展以来,围绕赛事主题,同步策划编排了17场文艺演出,全旗累计接待游客45.69万人次,同比增长19.63%,实现旅游综合收入8.22亿元,同比增长14.21%。



  融合要素配套,构建全域旅游新格局。以市场为导向,用实干促发展,高品质推进招商引资,全要素完善旅游供给,有机融合区域资源,统筹推进全域发展,扎实推进文旅重大项目建设。围绕推进红色文化传承区建设,在红色研学“1+6”的基础上,构建起了“1+8+N”红色培训教育基地布局。截至目前,全旗承接研学团体528期4.34万人次。举办“红动蒙陕·向暖而行”鄂尔多斯·延安·铜川红色文化旅游三城联动活动,签订文旅合作框架协议13份,举办旅游专场推介会3场,发放惠民消费券50万元,开拓客源市场、培育新兴业态、促进旅游消费;赴深圳、南京、成都、广州等地开展外出推介10次;大沙头生态文化旅游区温泉康养旅游项目已纳入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路演融资重点项目。



  融合品牌活动,拓展文旅产业新业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深入挖掘红色文化、传统文化,做好文化资源的“物化、活化、业态化”,释放产业活力,丰富文旅活动新内涵,赋能乡村振兴,拓展文旅产业新业态。开展乐游水洞沟夏季旅游节、大沙头景区夜间灯光秀及落日音乐节、巴彦希泊尔草原开展“跟着草原村排去旅行”、一路向前“骑”、来“鄂前旗玩什么”抖音话题挑战赛等文旅活动,带动景区增收2000多万元。截至目前,全旗累计接待游客133.7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4.05亿元。推出“奋进鄂前旗·乐享进万家”公共文化服务品牌,举办“四味联动·乐享文旅”5.19中国旅游日主题活动、三省五城专场文艺晚会、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3周年诗歌朗诵会等大型专场文化活动16场,持续开展百日消夏、“你阅读·我买单”、“六进”服务等文化惠民活动,累计开展各类文化惠民活动231场,惠及干部群众25万人次。



  融合文化资源,打造红色文化传承区。立足红色文化资源优势,做足遗址保护、文化创新、宣传教育、文旅融合的大文章,在项目建设、运营上,加强政府引导、激活市场参与,立足特色优势找吸引力、立足市场需求找引爆力、立足优质服务找竞争力,建设具有持续生命力的精品项目。“行走的前图”阅读推广品牌成功获评“书香鄂尔多斯优秀项目”,《幸福的节拍舞起来》荣获华北五省舞蹈大赛表演一等奖、创作二等奖,器乐合奏《北疆之韵》被评为全区第三届器乐比赛优秀作品,精心编排“千人筷子舞”,将筷子舞引入校园,进一步擦亮“筷子舞之乡”名片,鄂尔多斯服饰孟根花民族商贸有限责任公司获评自治区级非遗工坊,“草原上的红色足迹”旅游线路于今年9月入选全国文化遗产旅游线路项目名录二十强。



  下一步,鄂托克前旗将紧紧围绕旗委、政府的决策部署,谋篇布局、突出重点、渐次推进,高品质建设旅游项目,全要素完善旅游供给,高标准提升旅游服务,全力推动红色文化传承区建设,加快壮大旅游支柱产业,着力构建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