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径通幽的山间小道、升级完善的配套设施、别具一格的自然风貌……眼下,走进位于山东省潍坊诸城市的障日山景区,一场“大改造”正在紧张有序地悄然进行中,工作人员正与设计人员一起,对景区公共服务设施的改造方案进行现场论证。为加快工程进度,工作人员边论证、边设计、边施工,争取景区早日与市民、游客“见面”。
这座海拔461.4米,以山高障日而名的障日山坐落于诸城市桃园区,是鲁东南地区著名的自然与人文景观,山上自然景观以“峰险、石奇、洞幽、雾幻、名胜”而闻名,苏轼曾游览障日山,留下了“莫教名障日,唤作小峨眉”的诗句,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游客前来游览。
“去年,我们利用一整年的时间,基本完成了基础设施部分的打造。我们在景区入口做了一个小型广场,新建设停车场。同时,对整个游步道系统进行重新设计打造,能够体现原山原水原生态的风貌。”障日山景区设计师说道。
在修缮过程中,诸城市秉持“水泥步道零增长,自然生态零破坏”的原则,采取手作步道的方式,通过搬运转移现场石块,捶打打磨,基地找平,削平重铺,以土夯固等方式对沿线道路进行整体维修加固,在保留障日山原生态风貌的同时,又确保了市民、游客登山游玩时的安全畅通。
山东省潍坊诸城市障日山景区风光秀丽
“以前来玩总是一脚深、一脚浅,有些石头踩着不稳,很容易崴脚,现在的石路不仅走起来稳稳当当,还很有原始味道。”前来爬山的游客赞叹道。
目前,诸城市正在进一步完善景区内的公共服务配套,不仅包含游客服务中心、公共卫生间的升级打造,还积极做好餐食、茶水等方面的供应,全方位提升市民、游客的游玩体验。同时,还不断加强景区的特色文化宣传,助力景区成为弘扬苏轼文化的支点之一。
近年来,诸城市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依托山水文脉,深度挖掘障日山文化,全力推进障日山景区升级改造工作,将景区与周边农业资源相结合,打造全域旅游大景区,实现农业发展与景区建设、传统农业文明与现代乡土文化的有机结合。这座承载着苏轼文化记忆的灵秀之山,正以农文旅融合的创新模式,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让景区成为诸城特色文旅新“名片”,让和美乡村在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格局下焕发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