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张掖:璀璨“夜经济”点亮城市新生活
  • 云千重,山千重——置身祁连千重浪漫中
  • 中国色彩——遇见·多彩阿拉善
  • 在库车 一年四季都能游玩的线路推荐!
锡林浩特:骏马追风 马产业跑出加速度
来源:草原明珠锡林浩特微信公众号 | 作者:pmo07de44 | 发布时间 :2025-10-13 | 60 次浏览 | 分享到:

  锡林浩特市以蒙古马为精神纽带与产业根基,锚定“全产业链融合”发展方向,在文化传承与经济增收的双向赛道上奋力奔跑。从良种繁育到品牌打造,从文旅融合到机制保障,锡林浩特市正以骏马追风的姿态,让蒙古马精神焕发新的时代光芒。



  龙头引领 “马经济”焕发新生机

  清晨的白音锡勒牧场,醇鲜的马奶缓缓流入加工设备,经过杀菌、发酵等工序后,变身成口感醇厚的“锡林郭勒策格”,即将发往全国各地。



  锡林浩特市聚焦马产品深加工,发挥大型加工企业的龙头引领作用,带动128家小型马奶加工企业发展,形成“龙头引领+小微集群”的产业化模式,推动传统马奶加工向集约化、标准化发展。持续推进产品创新与品牌建设,累计注册马产品商标120个、申请国家专利2项,开发取得SC认证的医疗级酸马奶产品,实现了从传统饮品到兼具医疗康养价值产品的升级,让“马经济” 焕发新生机。

  品牌破圈 “蒙萌马”“液体经济”崛起

  “快看!这匹小马实在太可爱了!”在2025上海合作组织国际投资贸易博览会上,体型小巧、毛发柔顺的“蒙萌马”刚一亮相,就吸引了参展者的目光。作为专为文旅市场培育的特色品种,“蒙萌马”身材矮小、性格温顺,特别适合青少年骑乘和初级马术教学,成为亲子游、研学游的“新宠”。目前,锡林浩特市35匹“蒙萌马”接受专业调驯,即将在青少年马术、赛事等领域崭露头角,推动了马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如果说“蒙萌马”打开了文旅市场的大门,那么孕马尿则变成了牧民增收致富的“液体经济”。“以前哪知道孕马尿这么值钱?如今一匹孕马每天能产尿液15斤,每月增收2000多元。” 牧民花拉熟练地为孕马佩戴采集设备,笑着说。

  锡林浩特市通过“企业+基地+牧民”的模式,带动更多牧民参与孕马养殖,形成了从原料采集到精深加工的完整产业链,让“一马多收”的生态账与经济账越算越精。

  良种筑基 科技赋能“草原芯片”

  标准化马厩内,一匹匹蒙古马膘肥体壮,智能项圈正实时监测着它们的运动量与健康数据。借助“保种场+保护区+人工授精站”三级网络体系,锡林浩特市实现了种马性能测定的全面覆盖,年均马匹存栏量增长10%,优良马种存栏量已突破3.1万匹,其中蒙古马占比超过半数。



  “过去养马依赖经验,如今则依靠数据。”市马产业发展中心负责人介绍道,通过与青岛农业大学等高校的合作,锡林浩特市成功建立了马匹基因库,并运用冷冻精液技术保存优质种质资源,使“草原芯片”焕发出新的活力。

  文旅融合 催生“马经济”新业态

  盛夏时节,锡林郭勒草原上,蒙古马超级联赛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这项连续三年举办的品牌赛事,不仅吸引了众多骑手齐聚草原,更引得国内外游客慕名而至,极大地带动了当地餐饮、住宿等服务业的收入增长。




  赛事引流只是起点,锡林浩特市正以“马产业+文旅+体育” 融合模式,催生更多新业态。在白音锡勒牧场,游客骑上蒙古马体验草原骑行,中小学的马术课堂上,孩子们在与马的互动中感受马背教学的独特魅力,非遗工坊里手工艺人将马图案绣进工艺品,让传统技艺在创新中焕发新生。

  机制护航 双轮驱动强信心

  马产业的稳健前行,离不开坚实的制度保障。“以前最怕马生病,现在有了保险,心里踏实多了!”牧民其木格的话,道出了众多从业者的心声。今年,“马养殖保险+马奶价格指数保险”双重保障,让锡林浩特牧民吃下了“定心丸”。



  在企业培育端,政府化身“产业管家”。从基础设施改造到融资对接服务,12家重点企业获得“一对一”扶持,逐步成长为行业标杆。

  展望未来,锡林浩特市将继续以马为“媒”,持续书写产业兴、文化盛、百姓富的北疆新图景,让蒙古马精神绽放出更加耀眼的时代光芒。